股票市場中的「空軍」
在股市討論區或新聞標題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空軍來襲」、「多軍被空軍打爆」這樣的說法。那麼,股票市場中的「空軍」到底是什麼?他們又如何影響市場呢?
「空軍」的定義
在股票市場裡,「空軍」通常是指看空市場、採取放空操作的投資人或資金。
他們透過放空股票、期貨或選擇權等工具,從股價下跌中獲利。與之相對的就是「多軍」,也就是看多、期待股價上漲的一方。
在台灣市場中,常見的「空軍」操作包含:
- 融券放空:借股票賣出,等股價下跌後再買回償還,賺取價差。
- 股指期貨空單:建立台指期貨空單,押注大盤指數下跌。
- 選擇權買 Put:買進賣權(Put Option),直接從下跌行情中獲利。
延伸閱讀:期貨與融資融券的差異
空軍的操作動機
- 投機獲利
投資人判斷市場或個股即將下跌,透過放空賺取價差。 - 避險需求
持有大量多單(股票或期貨)的投資人,可能會建立空單來分散風險。 - 套利操作
當現貨與期貨、或國內外市場價格出現差異時,部分專業機構會利用空單進行套利。
空軍對市場的影響
空軍的存在,雖然常被認為「專門打壓股市」,但其實對市場有正面與負面兩面性。
影響面向 | 正面作用 | 負面影響 |
---|---|---|
市場效率 | 提供流動性,促進價格發現 | 過度放空可能造成恐慌性下跌 |
投資心理 | 讓投資人警覺過度樂觀行情 | 放大市場波動,容易出現踩踏 |
公司治理 | 壓力迫使企業更重視基本面 | 若被惡意狙擊,可能導致股價異常失真 |
空軍面臨的風險
雖然「放空」聽起來像是能從股價下跌中大賺,但實際上,空軍的風險並不小:
- 潛在虧損無限:股價可以無限上漲,但下跌最多到零。
- 軋空風險(Short Squeeze):當股價快速上漲,空軍被迫回補股票,可能進一步推升股價去軋空,造成更大虧損。
- 券源不足:在台灣,融券放空需要有券源,一旦券源不足,可能無法進場。
- 政策風險:主管機關有時會限制放空,例如設「平盤以下不得放空」規定,增加操作難度。
投資人該如何看待「空軍」?
對一般投資人來說,空軍的存在提醒我們:
- 股市不是永遠只漲不跌,下跌同樣是市場的常態。
- 合理的空單有助於市場健康,避免泡沫。
- 盲目跟風放空則可能因為風險控管不足,反而造成嚴重虧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