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期貨交易中,保證金(Margin) 是影響交易策略的重要因素。不同商品、不同交易所甚至不同時期,保證金水準都會有所調整。如果投資人無法即時掌握,就可能因資金不足而被強制平倉。因此,了解資訊來源很重要。
交易所官方公告
最直接、最權威的來源就是各大期貨交易所的官方網站。常見的例子包括:
- CME Group(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提供期貨與選擇權的保證金需求表,涵蓋能源、指數、外匯、利率、農產品等。
- ICE(洲際交易所):同樣會公告各類商品的初始保證金與維持保證金。
- SGX(新加坡交易所):針對亞洲時區交易者,提供相關商品保證金表格。
雖然官方資料最具權威,但多數以英文呈現,且資訊繁雜,投資人需具備一定判讀能力。
國內期貨商複委託平台
台灣投資人如果透過國內期貨商進行複委託交易,期貨商通常會在交易平台或公告區提供保證金資訊,並轉換為新台幣方便投資人參考。
不過要注意,國內期貨商公告的保證金有時會加上額外風險緩衝,因此可能高於交易所公布的數據。
第三方資訊服務
部分專業金融資訊平台也會整理海外期貨保證金資訊,例如:
- Bloomberg、Refinitiv 等專業金融數據供應商
- 國內外金融新聞網站,通常在重大保證金調整時會即時報導
這些資訊更新速度快,但來源不一定完整,適合作為輔助參考。
常見資訊來源比較
資訊來源 | 優點 | 缺點 | 適合對象 |
---|---|---|---|
交易所官方網站 | 最權威、最完整 | 英文多、資訊較繁瑣 | 進階投資人 |
國內期貨商平台 | 本地化、以新台幣呈現 | 可能高於官方標準 | 台灣一般投資人 |
第三方資訊服務 | 更新快、整合度高 | 可能不完整或需付費 | 尋求快速資訊的投資人 |
延伸思考
保證金水準會隨著市場波動而調整。例如在金融危機或地緣政治事件發生時,交易所往往會臨時上調保證金以控制風險。投資人若只依賴舊資料,可能導致資金規劃錯誤。因此,養成定期查詢官方公告的習慣,才是最穩健的做法。
👉 相關文章:投資海外期貨需要注意哪些法規?
參考資料:
- CME Group 官方網站
- 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ICE) 官方網站
- Singapore Exchange (SGX) 官方網站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