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選擇權(Options)交易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觀念,就是 買權(Call Option) 與 賣權(Put Option)。無論是進行投機、避險,還是設計複雜策略,這兩種合約型態都是根本。對於投資新手而言,理解它們的差異與用途,是進入選擇權世界的第一步。
買權(Call Option)是什麼?
買權(Call Option) 給予持有人在到期日之前(或到期日當天),以特定價格(履約價,Strike Price)買入標的資產的權利,但沒有義務。
- 買方(Call Buyer):支付權利金(Premium),獲得買進標的的權利。最大損失就是已付的權利金。
- 賣方(Call Seller):收取權利金,若買方選擇履約,必須賣出標的資產。潛在風險理論上無限。
📌 應用情境:投資人看多市場,認為標的價格會上漲,可能會買進買權。
範例:
假設你買進一份 S&P 500 指數期貨買權,履約價為 4,500 點,支付權利金 50 點。若到期時 S&P 500 上漲到 4,600 點,你可以用 4,500 點的價格買進,再用市場價 4,600 點賣出,獲利 100 – 50 = 50 點。
賣權(Put Option)是什麼?
賣權(Put Option) 給予持有人在到期日之前(或到期日當天),以特定價格(履約價)賣出標的資產的權利,但沒有義務。
- 買方(Put Buyer):支付權利金,獲得賣出的權利。最大損失同樣是權利金。
- 賣方(Put Seller):收取權利金,若買方選擇履約,必須以履約價買進標的資產。風險可能很大,尤其在標的暴跌時。
📌 應用情境:投資人看空市場,或希望透過買進賣權作為避險工具。
範例:
你買進一份 WTI 原油期貨賣權,履約價為 75 美元,支付權利金 2 美元。若到期時油價下跌到 70 美元,你有權以 75 美元的價格賣出原油期貨,實際獲利為 5 – 2 = 3 美元。
Call 與 Put 的差異整理
項目 | 買權(Call Option) | 賣權(Put Option) |
---|---|---|
權利內容 | 用履約價「買進」標的資產 | 用履約價「賣出」標的資產 |
買方立場 | 看多(預期上漲) | 看空(預期下跌)或避險 |
買方最大損失 | 已支付的權利金 | 已支付的權利金 |
賣方風險 | 標的價格無上限 → 風險無限 | 標的價格可能歸零 → 風險巨大 |
常見應用 | 押漲行情、槓桿操作 | 押跌行情、避險股票或期貨部位 |
延伸思考
對新手來說,理解 Call 與 Put 的核心差異,就像學會看懂市場語言一樣重要。它們不只是單純的買漲或買跌工具,更能搭配組合,設計出靈活的避險或套利策略。
若你想進一步操作,建議先從 買方角色 開始,因為風險有限,能幫助你逐步熟悉權利金與波動率的變化,再逐漸探索更進階的賣方與組合策略。
👉 相關文章:投資海外選擇權適合新手嗎?需要了解哪些基本概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