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紹過的選擇權的買方與賣方,都是屬於單腳策略,因為部位只有單一一個而已,今天要介紹的垂直價差,是雙腳策略,特色是會由同樣的權別(買權或賣權)以及不同的履約價組合而成,根據履約價高低的不同會組合出看多價差或是看空價差,通常這種兩個部位合在一起的也被稱為複式單。
以前很多書籍或課程會把買權看多價差跟買權看空價差放在一起介紹(另外則是賣權看多價差與賣權看空價差放一起),但這樣我認為不太適合,因為看多價差與看空價差完全是不同的東西(延伸閱讀:看空價差的介紹)
如果你想看更多其他的選擇權策略教學,請參考:選擇權策略教學總整理
買權看多價差(Bull Call Spread)
使用時機:
- 看多指數,但認為漲幅有限
優點:
- 風險有限,不會像是賣方那樣有未知的風險
- 所需要的成本比賣方低,勝率比買方高(若以同履約價來相比,其實也可以說成本比買方低)
- 可自行調整履約價,選擇自己想要的賺賠比(履約價的調整以後的單元詳細介紹)
缺點:
- 大漲上去沒你的份,無法以小博大
- 通常要到接近結算日才比較能表現出獲利(賣方就比較明顯可以感受到每天都有獲利)
賣權看多價差(Bull Put Spread)
使用時機:
- 看多指數,但認為漲幅有限
優點:
- 風險有限,不會像是賣方那樣有未知的風險
- 所需要的成本比賣方低,勝率比買方高
- 可自行調整履約價,選擇自己想要的賺賠比(履約價的調整以後的單元詳細介紹)
缺點:
- 大漲上去沒你的份,無法以小博大
- 通常要到接近結算日才比較能表現出獲利
相同與相異之處
相同之處:
理論上來說,他們兩者算是相同的策略,有些書籍介紹會把買權看多價差跟買權看空價差擺在一起介紹,但實際上兩者有很大的差異,反而是買權看多價差與賣權看多價差才比較適合擺在一起介紹。
在完全效率市場的情況下,用買權與賣權組出來的看多價差,會是同樣的最大獲利與最大虧損,並且有同樣的損益兩平點,不過通常不會是完全效率啦,而且買權與賣權雖然都是選擇權,但你可以把它們想成是不同的商品,這樣會更好理解一點,所以損益多多少少還是會有些不同。
因此各位在建立新的價差組合時,不妨去比較看看,用買權組與賣權組,哪個對你來說比較有利(通常賺賠比小的用賣權組看多價差比較有利,反之,賺賠比大的用買權組看多價差比較有利)
另外這裡也提一下,一個簡單的記法去記你做的價差是看多還是看空:
買低履約價 + 賣高履約價 = 看多價差
買高履約價 + 賣低履約價 = 看空價差
(不論買權或賣權都通用喔!)
相異之處:
買權看多價差因為是淨支出(付出去的多,收進來的少),所以不需要保證金,因此你做一組所需要的錢也會是你的最大虧損,賣權看多價差因為是淨收入(付出去的少,收進來的多),會像是賣方一樣需要保證金,但不需要像賣方那樣動用到數萬元,通常只需要幾千元(兩個履約價相差乘以50)
買權看多價差如果參與結算時是獲利的狀態,需要付出手續費,賣權看多價差如果參與結算時是獲利的狀態,則不需要手續費(因為權利金歸零不履約)
總結
前面在優點的地方我們有提到履約價的問題我們要放到以後來談,因為如果把履約價這個變因加進來討論,會改變很多事情,例如用買權跟賣權來做看多價差,雖然理論上兩者應該要一樣,到考量到不同的履約價,對一方是價外,另一方是價內,就會有交易量的問題,以及後續因應走勢的變化,用買權做的優缺點與用賣權做的優缺點也會不盡相同,所以請大家要關注之後的介紹喔!
有些人會把垂直價差稱作為選擇權收租策略,但我個人是認為垂直價差與當房東收租金還是有一些本質上的差異,不過我也不會去強硬要別人改變說法就是了。
另外,如果你有不能長時間盯盤的困擾,但又希望垂直價差能夠掛到一個理想的價格去買賣,可以參考這篇教學:選擇權下單條件以及選擇權多次ioc
延伸閱讀
我們推出了一個使用Ai打造的台股資料line@
方便各位可以快速查詢上市櫃股票的財務數據分析報告
免費工具,歡迎點擊下方圖片加入
推薦閱讀文章
期貨選擇權新手教學影片
有很多人會私訊問我期貨、選擇權的盤後資料應該如何分析,所以我想說乾脆就錄成一部教學影片吧!若是有興趣,可以點擊下方圖片前往填寫你的Email,我會把一部40分鐘的籌碼分析教學影片寄到你的信箱
如果你想要找到一個line群跟大家一起討論期貨選擇權,我也把加入的連結放在信件中了,歡迎你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