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代幣市場已從早期的監管灰色地帶,演變為一個由多種法律與技術模型並存的複雜生態系統。主流加密貨幣平台所提供的產品,其本質存在根本性差異,投資者必須深入了解其背後是「實物資產支持」還是「衍生品合約」。本文透過對 Binance、Pionex、Kraken 和 Robinhood 等平台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其產品模型、交易機制、潛在風險及監管合規性。
我們的分析指出,早期市場的冒險者,如 Binance,因缺乏監管合規而被迫退場,成為整個產業的警示案例。相較之下,Pionex 和 Kraken 則透過與瑞士合規發行方 Backed Finance 合作,提供一種實物資產支持型代幣,但兩者在提幣功能上存在顯著差異,這對資產的靈活度產生了關鍵影響。而 Robinhood 則採取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策略,其美股代幣本質上是與平台之間的衍生品合約,這將所有風險集中於單一交易對手。
綜合而言,美股代幣化技術雖然提供了 24/7 交易、小額投資與快速結算等諸多優勢,但其監管不確定性、底層資產脫鉤風險、平台交易對手風險,以及不具備股東權利等挑戰依然存在。投資者在選擇平台時,應將產品的法律性質與底層架構作為首要考量,而非僅關注其表面功能。
第一章:引言——美股代幣化的興起與定義
1.1 何謂美股代幣化?
美股代幣化(Tokenized Stocks)是現實資產代幣化(Real-World Assets, RWA)範疇中的一項重要應用。其核心思想是將傳統股票或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所有權或其價格曝險,透過區塊鏈技術轉化為可交易的數位代幣 1。這些代幣通常由第三方發行,並錨定於真實股票的市場價格。這種金融創新模式的核心價值主張在於:
- 全天候交易:傳統股票市場的交易時間受限於當地交易所的開市時間,通常為每週五天,每日數小時。美股代幣則打破了這一限制,允許投資者在 Kraken 等平台上每週五天、每天 24 小時進行交易 2,而在鏈上甚至可以實現 24/7 的不間斷交易 1。
- 小額投資與碎片化所有權:許多高價美股,如 NVIDIA、Tesla,其單價高昂,使普通投資者難以負擔。代幣化允許將一股股票分割成數千個代幣,實現碎片化所有權,讓投資者得以透過低至 1 美元的金額參與投資 1。
- 更快的結算效率:傳統股票交易結算通常需要一個工作日(T+1),而代幣化證券利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可實現即時或近乎即時的結算 1。
- 全球可及性:對於國際投資人而言,購買美股通常需透過昂貴的複委託或受限的境外券商,並面臨高額費用與複雜的程序。美股代幣則大幅降低了國際投資的摩擦成本,提供了一個更具彈性的全球化管道 1。
1.2 產品模式的根本區分:實物支持 vs. 合成衍生品
美股代幣市場的產品本質並非單一,而是分裂為兩種根本不同的模式。這兩種模式的選擇,直接反映了平台對複雜監管環境的因應策略。
- 實物資產支持型 (Asset-Backed):此模式下,代幣由第三方發行方在傳統金融體系中購買並託管真實股票,再以 1:1 的比例在區塊鏈上發行代幣 1。這些代幣代表投資人對底層資產的權益,但通常不賦予股東權。目前市場上的主要例子是 Pionex 和 Kraken,兩者皆與瑞士的合規資產代幣化平台 Backed Finance 合作,發行基於 Solana 區塊鏈的 SPL 標準代幣,例如
TSLAx 和 SPYx 4。 - 合成衍生品型 (Synthetic/Derivative):在這種模式中,平台與投資者簽訂一份衍生品合約,代幣僅作為該合約的價格追蹤工具 8。投資者不持有任何底層資產的所有權或權益,資產本身由平台託管。此模型的代表是 Robinhood 在歐洲推出的美股代幣。其官方文件明確指出,這些代幣是「您與 Robinhood 之間的衍生品合約」,且價值取決於標的證券的價格,但不授予任何權利 8。這種模式的選擇,通常是平台為了規避嚴格的證券發行監管,轉而提供在法律上定義更為明確的衍生品服務。
第二章:監管是美股代幣化的生命線:歷史與現狀
2.1 Binance 的警示案例:過早的冒險
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領導者 Binance,曾是美股代幣化的先行者,但其迅速的崛起與下架,成為整個產業的重要教訓。2021 年,Binance 與德國持牌投資公司 CM-Equity AG 合作,推出美股代幣 9。這些代幣讓用戶能夠用穩定幣 USDT 購買 Tesla、Apple 等股票的碎片化所有權,並聲稱免佣金 9。
然而,這一創新在推出後不久便面臨來自全球監管機構的巨大壓力。德國金融監管機構 BaFin 警告稱,這些代幣可能違反證券法規,因為 Binance 未發布必要的投資者說明書 10。隨後,英國、日本、加拿大和義大利等國的監管機構也發出了類似警告,對 Binance 施加了沉重壓力 9。最終,Binance 在 2021 年 7 月被迫下架了所有美股代幣 9。
此事件證明,簡單地將股票上鏈並提供交易,並不能規避現有的證券法規。中心化平台若想提供證券類產品,必須持有相應的金融牌照並遵守各國的法律要求,否則將面臨監管機構的嚴厲制裁。
2.2 全球主要監管環境分析
目前,美股代幣化的監管環境呈現高度分裂且不確定的狀態。
- 美國 (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委員 Hester Peirce 曾多次表態,強調「證券代幣化仍屬證券」,必須遵守現行法規。她指出,區塊鏈技術本身沒有神奇魔力來改變資產的本質 12。她也警告,由非發行方創建的第三方代幣會為投資者帶來獨特的風險 12。傳統金融巨頭的動向也值得關注,例如城堡證券(Citadel Securities)呼籲 SEC 應透過正式的規則制定程序來推動代幣化,而納斯達克(Nasdaq)則已向 SEC 提交提案,計劃在 2026 年底前推出代幣化證券交易 13。
- 歐盟 (MiCA):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法規(MiCA)於 2023 年生效,旨在為不屬於現有金融服務立法管轄範圍的加密資產提供統一框架 15。然而,代幣化證券很可能被視為《金融工具市場指令》(MiFID II)下的「金融工具」,因此不受 MiCA 管轄。這解釋了 Robinhood 為何在歐洲以 MiFID II 框架提供其衍生品產品,而非將其歸類為 MiCA 下的加密資產服務 8。
- 香港 (SFC):香港證監會(SFC)對代幣化證券採取了審慎的立場,要求從事相關活動的中介機構必須對技術與法律風險進行盡職審查。證監會明確要求代幣化證券不能使用公有非許可制區塊鏈網絡,並需事先與證監會進行溝通與報備 17。
這種全球性的監管差異導致平台無法提供統一的全球產品,最終造成產品存在地域限制。例如,Kraken 及其合作夥伴提供的美股代幣便不對美國、加拿大、英國或澳洲的用戶開放 3,這是平台在合規壓力下進行謹慎選擇的直接結果。
第三章:主流平台深度分析與比較
3.1 Pionex (派網):連結鏈上流動性的交易入口
Pionex 提供的「美股代幣(xStocks)」產品是與瑞士的合規平台 Backed Finance 合作的成果 4。這些代幣是基於 Solana 區塊鏈的 SPL 標準代幣,包括
TSLAx、SPYx 等 4。Pionex 的交易透過鏈上流動性池實現,例如在 Solana 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Jupiter 和 Raydium 上進行 4。這意味著其交易深度與鏈上流動性直接相關,如果鏈上流動性不足,可能導致價格與真實股票脫鉤。
一個關鍵的限制 是,Pionex 上的 xStocks 無法提幣或轉帳至外部錢包 4。這意味著投資人無法將其資產從派網平台轉移到其他鏈上錢包或參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協議,這極大降低了資產的靈活度與可組合性。從本質上講,Pionex 的產品更像是一個「封閉式」的交易所內部證券。此外,xStocks 不具備股東權(如投票權),也不發放股息,僅追蹤價格變化 4。
3.2 Kraken:實物支持型代幣的先鋒
Kraken 的美股代幣產品同樣命名為 xStocks,且同樣由 Backed Finance 發行,每個代幣都由底層股票 1:1 支持 1。與 Pionex 的不同之處在於,Kraken 的 xStocks
可以提幣至外部的兼容錢包,這賦予了投資人完全的資產掌控權 3。這也使得 Kraken 上的 xStocks 除了在平台上進行 24/5 交易外,在鏈上也能實現 24/7 的不間斷交易 3。
Kraken 的 xStocks 同樣不賦予股東權利。其股息處理方式為自動再投資,投資者的代幣餘額會相應增加以反映股息 2。在交易費用方面,使用 USDG 或 USD 購買時不收取交易手續費,若使用其他加密貨幣則適用標準的即時買賣手續費 3。需要再次強調的是,此服務不對美國、加拿大、英國或澳洲用戶開放 3。
3.3 Robinhood:以衍生品為核心的金融創新
Robinhood 在歐洲推出的「Stock Tokens」採用了與前述平台截然不同的法律與技術模型 8。這些產品並非代表底層資產所有權的代幣,而是 Robinhood 與用戶之間的「衍生品合約」 8。儘管其價值追蹤真實股票,但用戶並不擁有任何底層股票或 ETF 的權利,也無法將這些代幣提幣至外部錢包 8。
此模式最大的潛在風險是「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由於投資者持有的是與 Robinhood 的合約,資產價值取決於 Robinhood 的償付能力,而非直接對底層資產擁有權利。Robinhood 在其官方聲明中也明確警告,投資者可能因 Robinhood 破產而損失全部投資資本 8。在費用方面,該平台不收取隱藏費用,僅對每筆訂單收取 0.1% 的外匯轉換費 8。
第四章:多維度綜合比較與洞察
4.1 核心指標對比
平台名稱 | 產品類型 | 底層發行方 | 技術架構 | 交易時間 | 交易手續費 | 股東權利 | 股息處理 | 地域限制 | 提幣可能性 | 主要風險 |
Pionex | 實物資產支持 | Backed Finance | Solana SPL | 24/7 | 網格交易費 | 無 | 無 | 取決於當地法規 | 否 | 脫鉤風險,流動性風險,平台風險 |
Kraken | 實物資產支持 | Backed Finance | Solana SPL | 24/5 (平台上),24/7 (鏈上) | USD/USDG無,其他資產適用標準費率 | 無 | 自動再投資 | 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等 | 是 | 脫鉤風險,流動性風險 |
Robinhood | 合成衍生品合約 | Robinhood | 內部帳本 | 24/5 | 0.1% 外匯轉換費 | 無 | 無 | 歐洲市場 | 否 | 交易對手風險,破產風險 |
Binance | 歷史產品 | CM-Equity AG | 未知 | 未知 | 免佣金 | 未知 | 未知 | 已下架 | 否 | 監管風險 |
4.2 洞察分析:產品模式的選擇與風險承擔
從上述對比可見,平台間的差異遠不止於介面和費用,更在於產品的法律性質與底層技術架構。
- 實物支持模型的雙重風險:儘管 Pionex 和 Kraken 的產品由真實股票 1:1 支持,但投資者仍面臨多層次風險。這是一個「交易所 + 發行方 + 區塊鏈」的三層次風險模型。除了交易所自身的風險外,投資者還需承擔底層發行方 Backed Finance 的資產託管風險以及區塊鏈網絡(Solana)的技術穩定性風險。
- 衍生品模型的單一風險集中:Robinhood 的模式則將所有風險集中到其自身。如果平台因任何原因破產,用戶的「代幣」很可能變得毫無價值,因為其本質上僅僅是平台內部帳本上的一個債權記錄。這種模式完全將底層資產的權利與用戶隔離開來,將所有風險轉化為交易對手風險。
目前,從 rwa.xyz 的數據來看,Backed Finance (xStocks) 在代幣化股票領域佔據了顯著的總價值份額 7。這說明實物支持模型更受市場歡迎,或許是因為其更接近傳統股票的投資心態。然而,整個代幣化證券市場的總值相對於傳統證券市場仍非常小,這表明規模化應用仍面臨流動性、技術與監管的多重挑戰。
第五章:結論與未來展望
5.1 總結與投資建議
美股代幣化為投資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市場仍處於發展早期,產品與風險模型複雜。
- 對於 Pionex 與 Kraken 的潛在投資者:這些平台提供了更接近「實物」的代幣化資產,適合尋求鏈上資產曝險並看重 24/5 交易的投資者。但需充分理解底層發行方風險與地域限制,並意識到 Pionex 的提幣限制使其資產靈活度遠低於 Kraken。
- 對於 Robinhood 的潛在投資者:適合尋求單一平台便利性,且對交易對手風險有充分認知的投資者。此類投資人需明確其購買的是衍生品合約,而非實體股票所有權。
- 對於 Binance 的歷史啟示:雖然 Binance 已不再提供此類服務,但其歷史案例為其他平台確立了「先合規後創新」的策略,並直接導致了 Pionex、Kraken 等平台在地域上的謹慎選擇。
5.2 未來展望
代幣化證券的未來走向將取決於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 監管明確化:全球監管框架將逐步走向明確。美國 SEC、歐盟 MiCA 和香港 SFC 等機構的態度將決定市場的走向,並可能將市場推向更為合規的實物支持模型。
- 傳統金融的入場:納斯達克等傳統金融巨頭的入場 14 表明,代幣化證券的未來將不僅限於加密原生平台。這將促使監管環境更加清晰,並可能為市場帶來深層流動性,從而解決脫鉤風險。
- 技術與模式的融合:未來可能會出現融合實物支持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更複雜模型,使代幣化資產具備更強的可組合性與流動性。
總之,代幣化證券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其背後的金融邏輯與監管博弈已愈發清晰。對於投資者而言,理解產品本質的重要性遠勝於其表面名稱。在進行任何投資前,必須對其背後的法律框架、技術架構與潛在風險進行全面的盡職調查。
引用的著作
- Tokenized Equities: Transforming liquidity and accessibility – Kraken,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www.kraken.com/learn/tokenized-equities
- Kraken 上的代币化股票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 Xstocks,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www.kraken.com/zh-cn/xstocks
- Getting started with xStocks – Kraken Support,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support.kraken.com/articles/getting-started-with-xstocks
- 美股代幣介紹- Pionex Trading Bot,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www.pionex.com/blog/zh/xstocks/
- 搶搭加密熱Kraken 擬推輝達、SPY 等美股/ETF 代幣 – 財經新報,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5/05/23/apple-tesla-and-nvidia-shares-to-trade-as-digital-tokens-on-crypto-exchange-kraken/
- 加密平台搶進股市!交易所Coinbase擬推「代幣化股票」 – Web3+,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web3plus.bnext.com.tw/article/3969
- Tokenized Stocks – RWA.xyz,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app.rwa.xyz/stocks
- Build your Portfolio with Stock Tokens | Robinhood EU,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robinhood.com/eu/en/invest/
- Gate、Robinhood、Bybit都下场:美股代币化凭什么卷土重来?,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cn.cointelegraph.com/news/gate-robinhood-bybit-dou-xia-chang-mei-gu-dai-bi-hua-ping-shen-me-juan-tu-zhong-lai
- Binance stops selling tokenized stocks like Apple and Tesla …,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cryptonary.com/binance-stops-selling-tokenized-stocks-like-apple-and-tesla/
- 從Robinhood、xStocks 看美股代幣化三大模式:流動性匱乏與監管壓力如何破局? – 鏈新聞,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abmedia.io/tokenized-stocks-models-challenge-and-solution
- SEC委員Hester Peirce表態,證券代幣化仍屬證券,需遵守現行監管,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sec%E5%A7%94%E5%93%A1hester-peirce%E8%A1%A8%E6%85%8B-%E8%AD%89%E5%88%B8%E4%BB%A3%E5%B9%A3%E5%8C%96%E4%BB%8D%E5%B1%AC%E8%AD%89%E5%88%B8-%E9%9C%80%E9%81%B5%E5%AE%88%E7%8F%BE%E8%A1%8C%E7%9B%A3%E7%AE%A1-022049637.html
- 城堡證券籲美國SEC謹慎看待代幣化,透過正式規則制定程序 – Yahoo股市,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9F%8E%E5%A0%A1%E8%AD%89%E5%88%B8%E7%B1%B2%E7%BE%8E%E5%9C%8Bsec%E8%AC%B9%E6%85%8E%E7%9C%8B%E5%BE%85%E4%BB%A3%E5%B9%A3%E5%8C%96-%E9%80%8F%E9%81%8E%E6%AD%A3%E5%BC%8F%E8%A6%8F%E5%89%87%E5%88%B6%E5%AE%9A%E7%A8%8B%E5%BA%8F-075335662.html
- 纳斯达克计划推出代币化证券交易业务 – 新浪财经,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25-09-08/doc-infpuwra9493244.shtml
- Markets in Crypto-Assets Regulation (MiCA),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www.esma.europa.eu/esmas-activities/digital-finance-and-innovation/markets-crypto-assets-regulation-mica
- Regulating crypto-assets in Europe: Practical guide to MiCA – Norton Rose Fulbright,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www.nortonrosefulbright.com/en/knowledge/publications/2cec201e/regulating-crypto-assets-in-europe-practical-guide-to-mica
- 代币化证券(Tokenised Securities):香港金融市场新趋势 – 君合, 檢索日期:9月 14, 2025, https://www.junhe.com/legal-updates/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