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海外選擇權(Options)交易時,投資人第一個需要理解的就是「權利金 (Premium)」。權利金就是投資人買入選擇權所支付的價格,也是賣方承擔義務後收取的收入。它並不是隨意決定的數字,而是由市場供需以及數個關鍵因素共同決定。
權利金的基本組成
權利金由兩個部分構成:
- 內在價值 (Intrinsic Value)
- 衡量標的資產現價與履約價 (Strike Price) 的差距。
- 計算方式:
- 買權 (Call):
標的現價 - 履約價
(若小於 0,則為 0) - 賣權 (Put):
履約價 - 標的現價
(若小於 0,則為 0)
- 買權 (Call):
- 內在價值反映選擇權「馬上履約」時能得到的真實價值。
- 時間價值 (Time Value)
- 超過內在價值的部分。
- 來自於市場對未來波動的預期:距離到期時間越長、波動率越高,時間價值就越大。
- 到期日時,時間價值會完全消失,權利金只剩下內在價值。
影響權利金的核心因素(選擇權定價模型)
在實務上,市場常用 布萊克–舒爾茲模型 (Black-Scholes Model) 或其他數學模型來計算權利金。主要影響因素如下:
1. 標的資產現價 (Underlying Price)
- 標的現價越高,對買權 (Call) 越有利,權利金上升。
- 標的現價越低,對賣權 (Put) 越有利,權利金上升。
2. 履約價 (Strike Price)
- 越接近標的現價的履約價,權利金越高。
- 「價內」選擇權通常比「價外」選擇權更貴。
3. 到期時間 (Time to Expiration)
- 到期時間越長,時間價值越高,因此權利金更高。
- 因為時間越久,市場不確定性越大。
4. 波動率 (Volatility)
- 波動率 (Volatility) 是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 波動率越高,權利金越高,因為價格可能波動到履約價的機率更大。
5. 利率 (Interest Rate)
- 當利率上升,持有資產的成本增加,買權 (Call) 權利金上升,賣權 (Put) 權利金下降。
- 影響相對有限,但在長天期選擇權中更明顯。
6. 股息或收益 (Dividends)
- 對股票或股指選擇權而言,預期股息會降低買權價值、增加賣權價值。
- 海外股指期貨選擇權常會將股息影響計入定價。
一份美股選擇權合約對應100股
台指選擇權叫做一口,美股選擇權則是稱為一份,一份合約對應現貨100股,所以你看到權利金報價是多少美金,乘以100股就代表買一份合約需要多少權利金,舉例來說,權利金報價8美金,代表買這一份合約要800美元。
投資人應注意的重點
- 權利金不是成本價:它已包含市場對未來的預期。
- 波動率變化是最大的不確定性:即使標的價格不動,若波動率下降,權利金也會縮水。
- 新手建議從價平選擇權開始觀察,因為它最能反映市場對波動率與未來走勢的預期。
- 台灣投資人提醒:透過國內期貨商交易海外選擇權時,除了權利金本身,還需注意匯率成本與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