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衍生性金融商品中,選擇權(Options) 是一種能靈活運用的工具。它允許投資人用有限的權利金(Premium)控制更大的部位,因此在避險與投機上都被廣泛使用。那麼,海外選擇權和台灣選擇權有什麼不同呢?
海外選擇權的基本概念
海外選擇權通常指在國際主要交易所(如 CME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Eurex 歐洲期貨交易所、ICE 洲際交易所)掛牌的商品。它們涵蓋範圍極廣,包括:
- 股指選擇權(例如:S&P 500、道瓊、納斯達克)
- 利率選擇權(美國公債選擇權)
- 能源選擇權(原油、天然氣)
- 貴金屬選擇權(黃金、白銀)
- 農產品選擇權(玉米、小麥、大豆)
- 外匯選擇權(歐元、日圓、英鎊)
這些選擇權的特性是全球交易量龐大、流動性高,適合國際投資人參與。
台灣選擇權的範例
台灣的選擇權市場則以 台指選擇權 為主(掛牌於台灣期貨交易所 TAIFEX),商品種類相對有限。
- 主要以 台灣加權指數(TAIEX) 為標的
- 另有少量個股選擇權(但流動性不足)
- 交易時間與台灣股市同步,受限於單一市場
對於習慣操作國際商品的投資人而言,台灣選擇權的深度與標的多樣性仍顯不足。
海外 vs. 台灣選擇權比較表
項目 | 海外選擇權 | 台灣選擇權 |
---|---|---|
商品種類 | 涵蓋股指、利率、能源、金屬、農產品、外匯等 | 以台指選擇權為主,少量個股選擇權 |
流動性 | 全球參與者多、交易量大 | 主要集中在台指選擇權,個股選擇權成交量低 |
交易時間 | 幾乎 24 小時,涵蓋多時區 | 受限於台灣交易所時間 |
定價方式 | 多以國際市場供需與波動率模型定價 | 以台灣市場行情與需求為主 |
投資人結構 | 全球機構投資人、避險基金、專業交易者 | 以本地散戶與部分法人為主 |
投資人該如何選擇?
- 如果你是偏好國際市場、多元商品的投資人,海外選擇權能提供更廣的操作空間。
- 如果你資金規模較小,偏好熟悉的台灣市場,那麼台指選擇權仍是入門選擇。
- 對於專業投資人而言,也可以利用「海外選擇權」與「台灣選擇權」進行跨市場套利或避險。
延伸思考
海外選擇權與台灣選擇權的最大差別,在於商品廣度與市場規模。台灣市場相對集中,而海外市場則更適合需要多元化策略與避險需求的投資人。對於想要進一步接觸國際市場的交易者,熟悉海外選擇權是必經之路。
👉 相關文章:哪裡可以找到最新的海外期貨保證金資訊?
參考資料:
- CME Group: https://www.cmegroup.com
- Eurex: https://www.eurex.com
- 台灣期貨交易所(TAIFEX): https://www.taifex.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