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發行可轉債(可轉換公司債)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在籌資的過程中,取得對公司最有利的條件。它是一種具有戰略性的融資工具,能幫助公司在當下解決資金需求,同時為未來留下彈性。
可轉債發行的主要目的
- 降低籌資成本 (發行利率低):這是公司發行可轉債最直接的誘因。因為可轉債賦予投資人未來轉換成股票、分享公司成長的權利,這對投資人來說是一種額外的價值。正因為有這個「選擇權」,投資人願意接受比一般公司債更低的票面利率,甚至是零利率。這讓公司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甚至不用支付利息的方式取得資金。
- 延後股權稀釋:當公司需要資金時,通常有兩種方式:
- 發行股票(現金增資): 會立即增加公司流通股數,稀釋現有股東的股權比例,也會稀釋每股盈餘(EPS)。
- 發行可轉債: 雖然未來如果投資人轉換成股票,還是會稀釋股權,但這個過程是延後發生的。這讓公司有時間利用這筆資金去創造更高的營收和獲利,使得股權稀釋的負面影響被降低。這對現有股東來說,是一個更溫和的融資方式。
- 改善財務結構:可轉債在發行時屬於公司的負債。但當投資人選擇將可轉債轉換成股票後,這筆負債就會轉為公司的股本。這樣一來,公司無需在到期時償還本金,同時也降低了負債比率,使得財務報表看起來更為健康。
- 滿足長期資金需求:公司會發行可轉債來滿足各種長期資金需求,例如:
- 償還銀行借款: 用利率較低的可轉債資金來還清銀行利率較高的貸款,可以節省利息支出。
- 擴建廠房、購買設備: 為了擴大營運規模、提高產能而需要的資金。
- 併購其他公司: 取得足以進行併購案的資金。
- 充實營運資金: 確保公司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來應對日常營運。
- 吸引特定投資人:可轉債「進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對某些投資人(例如機構法人)來說非常有吸引力。這些投資人可能看好公司的長期發展,但又想保有一定的保本性,因此可轉債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透過發行可轉債,公司可以吸引到不同於一般股東或債權人的資金來源。
總結來說,公司發行可轉債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單純地借錢,更是一種聰明的融資策略。它讓公司在取得資金的同時,能以較低成本、延後股權稀釋並改善財務結構,最終希望能利用這筆資金帶動公司成長,讓投資人願意將債券轉換為股票,達到公司「不還本金」的理想效果。
你認為發行可轉債對公司的長期發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