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證交所券商輔導部接獲一名投資人的申訴,投資人表示自己使用電子下單方式委託買進認購權證共499張,並在系統回報中看到委託成功的提示。然而,隔日上午欲掛單出售時,卻意外發現並未成交,系統顯示無庫存,讓投資人懷疑相關資料可能遭到券商或資訊系統人員竄改。這種情況引起了不少投資人的關注與質疑。
證交所針對此事進行了調查核實。經過查核後,證交所發現投資人所謂的回報成交,實際上是「委託成功」的回報,並非真的成交回報。這意味著委託成功僅表示投資人的掛單已被系統接受,但尚未成交,需要等待適合的買賣對手出現。
委託成功並不等於成交
在股票或期貨交易的過程中,許多投資人都曾遇過這種情況:下單後系統顯示「委託成功」,但一段時間過去,帳戶裡卻沒有出現成交的部位。這其實是因為 「委託成功」並不等於「成交」,兩者有本質上的差別。
委託是什麼?
委託(Order Placement),指的是投資人透過券商交易系統,送出買進或賣出的指令。只要你的下單資訊(商品、數量、價格等)格式正確,並成功傳送到交易所,系統就會回報「委託成功」。
簡單來說,委託成功只代表你的訂單已經「掛在市場的撮合系統」裡,等待符合條件的成交機會。
成交是什麼?
成交(Execution),指的是市場中出現了與你的委託相匹配的對手單,並完成交易撮合。
- 如果你下的是買單,必須有人願意以你的價格賣出,才會成交。
- 如果你下的是賣單,必須有人願意以你的價格買進,才會成交。
成交才代表你的帳戶中真的產生了部位或資金變化。
為什麼會委託成功卻沒有成交?
這種情況常見於 限價單(Limit Order)。
例如:
- 你掛單以 50 元買進某檔股票,但市場價格在 51 元徘徊,沒有跌到 50 元,自然不會成交。
- 你以 10,000 點賣出台指期,但行情最高只到 9,950 點,也不會成交。
相反地,如果使用 市價單(Market Order),系統會自動以當下最優的市場價格成交,因此比較不會出現「委託未成交」的情況,但也可能因為流動性不足而出現滑價(Slippage)。
常見的委託狀態
狀態 | 意義 |
---|---|
委託成功 | 訂單送出並掛在撮合系統等待成交 |
部分成交 | 部分數量已成交,剩餘數量繼續掛單 |
全部成交 | 訂單全部撮合完成 |
尚未成交 | 尚無符合的對手單,訂單仍在排隊 |
委託失敗 | 下單格式錯誤或超出可用保證金/庫存 |
投資人該注意什麼?
設定有效時間:部分券商提供「ROD、IOC、FOK」等選項,影響委託能否在特定條件下完成。
不要誤以為委託成功就是買到或賣掉,一定要確認成交回報。
選擇合適的下單方式:
想確保成交 → 用市價單。
想控制價格 → 用限價單,但要耐心等待。
觀察商品流動性:流動性不足的股票或期貨,掛單容易久候甚至無法成交。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