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權有兩種權利:看漲的權利與看跌的權利,而這兩種權利分別被稱為Call和Put。
什麼是Call(買權、看漲期權)?
Call又被稱為買權、看漲期權。在台灣也被稱為可樂,原因是早期券商在推廣選擇權時為了讓交易人方便好記,所以取諧音幫助記憶,並且告訴交易人可樂會往上噴,所以買Call代表看漲。
持有Call的投資者有權利(但不是義務)在特定的期限內,以一個事先約定的價格(稱為履約價)購買一定數量的特定資產。資產可以是股票、債券、外匯、商品或者其他的金融工具。
當投資者購買Call時,他們需要支付一個稱為”權利金”的費用。權利金就是購買這個選擇權的價格,由選擇權的賣方收取。
Call可以用來達到多種目的,包括保障資產價格、賭資產價格上升、對冲風險等。舉例來說,如果投資者認為某個股票的價格將會上升,他們可以購買該股票的Call。如果股票價格確實上升,他們可以用履約價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買入股票,然後立即以較高的市場價格賣出,從而獲得利潤。
然而,如果在選擇權的有效期限內,該資產的價格始終低於履約價,那麼該選擇權就沒有價值,因為投資者不會選擇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購買資產。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權將會”過期無效”,並且投資者支付的權利金也不會退還,一般稱這種情況為吃龜苓膏(歸零)。
什麼是Put(賣權、看跌期權)?
Put又被稱為賣權、看跌期權。在台灣也被稱為葡萄,原因是早期券商在推廣選擇權時為了讓交易人方便好記,所以取諧音幫助記憶,並且告訴交易人葡萄會往下掉,所以買Put代表看跌。
持有認售選擇權的投資者有權利(但不是義務)在特定的期限內,以一個事先約定的價格(稱為履約價)賣出一定數量的特定資產。資產可以是股票、債券、外匯、商品或者其他的金融工具。
當投資者購買Put時,他們需要支付一個稱為”權利金”的費用。權利金就是購買這個選擇權的價格,由選擇權的賣方收取。
Put可以用來進行風險管理或投機。例如,如果一個投資者擁有一種資產,並且擔心該資產的價格可能會下降,他們可以購買一個Put來保護自己。如果該資產的價格確實下降,他們可以用高於市場價格的履約價賣出資產,從而減少虧損。
另外,如果一個投資者預測一種資產的價格將會下降,他們可以購買該資產的Put來進行投機。如果資產價格確實下降,他們的選擇權將增值,因為他們可以用履約價賣出該資產,而購買該資產的成本將會低於履約價。
然而,如果在選擇權的有效期限內,該資產的價格始終高於履約價,那麼該選擇權就沒有價值,因為投資者不會選擇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出資產。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權將會”過期無效”,並且投資者支付的權利金也不會退還。
Put-Call Parity(買賣權平價關係)
“Put-Call Parity”或稱買賣權平價關係,是衍生性金融工具中重要的一個原理,特別是在歐式選擇權中。這個關係描述了同一標的資產,同一到期日,且擁有同一履約價的Call和Put之間的價格關聯。
具體來說,買權賣權平價關係的基本等式如下:
C – P = S – K
其中:
- C:Call的價格
- P:Put的價格
- S:標的資產現在的價格
- K:履約價
這個公式的意義在於,如果市場價格偏離了平價關係,那麼就存在無風險套利的可能性。投資者可以利用這個價差進行買賣,直到價差消失為止。(延伸閱讀:關於選擇權套利策略,一般人做得到嗎?)
舉例來說,如果Call的價格過高或Put的價格過低,投資者可以賣出Call、買入Put,同時做多標的資產,直到價格恢復到平價關係。
同樣地,如果Call的價格過低或Put的價格過高,投資者可以買入Call、賣出Put,同時做空標的資產,直到價格恢復到平價關係。
但各位要注意,這個公式是建立在無摩擦金融市場的假設之上的,也就是說,無交易成本、無稅費、無利率風險、無資訊不對稱等。在實際的金融市場中,這些假設並不總是成立的,因此實際的選擇權價格可能會與平價關係有些微的偏差。
學會買賣權平價公式,同樣的概念也可以套用在權證上面喔!(延伸閱讀:權證入門介紹)
延伸閱讀
我們推出了一個使用Ai打造的台股資料line@
方便各位可以快速查詢上市櫃股票的財務數據分析報告
免費工具,歡迎點擊下方圖片加入
推薦閱讀文章
期貨選擇權新手教學影片
有很多人會私訊問我期貨、選擇權的盤後資料應該如何分析,所以我想說乾脆就錄成一部教學影片吧!若是有興趣,可以點擊下方圖片前往填寫你的Email,我會把一部40分鐘的籌碼分析教學影片寄到你的信箱
如果你想要找到一個line群跟大家一起討論期貨選擇權,我也把加入的連結放在信件中了,歡迎你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