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你可能會在選擇權討論區看到有些人提到選擇權的價內、價外,這是什麼意思?或者看到他們用英文說ITM、ATM、OTM,這些術語代表什麼意思?
其實它的含意很簡單,就是價內(In The Money)、價平(At The Money),以及價外(Out of The Money),就好像提到買進賣權會用BP簡稱(Buy Put),不過附帶一提,其實講買進與賣出用Long & Short來取代Buy & Sell或許會更好一點,在交易或寫程式訊號的討論上比較不會混亂。
如果你想知道履約價對於垂直價差的影響,請參考這篇文章:履約價對於垂直價差的影響
履約價價內(In The Money)
假設現在指數在13000,對於選擇權買權來說,小於13000的履約價就是價內。對於賣權來說,大於13000的履約價就是價內。
或者一個更快速分辨價內的方法,那就是看權利金,權利金越貴就越價內,這對於新手來說也是一個很容易記憶與辨認的方法。
價內一般來說不太會去交易,因為對於買方來說權利金太高,報酬率相對來說不會高,而且主要成交量比較多會聚集在價平與價外的履約價。
履約價價平(At The Money)
假設現在指數13000,那麼13000這個履約價就是價平的位置。
要快速找到價平位置的履約價通常有兩種方法,一個是看Delta絕對值0.5的履約價,這就是價平,但有些券商的系統我覺得它們的周選有問題,我想主因是他們帶入的指數是加權指數/大台而非周小台所導致的。
另外一個不會出錯的方法是找買權與賣權兩邊權利金最接近的履約價,那個履約價就會是價平。
履約價價外(Out of The Money)
假設現在指數13000,對於選擇權買權來說,大於13000的履約價就是價外。對於賣權來說,小於13000的履約價就是價外。其實就是跟價內那邊相反啦,所以也是很簡單的概念,你找權利金比較便宜的那邊就是價外了,越便宜就越價外。
價外履約價的權利金只有時間價值而沒有內涵價值,所以隨著越接近到期日,價外履約價的權利金也就會越貼近零。關於時間價值,可以看看我以前寫的文章,介紹選擇權的時間價值。
券商的T字報價表有誤要注意
券商的電腦看盤軟體關於T字報價表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他們的數字因為參數帶入不對,導致你得到的答案也不會正確。正確的情況是周選的指數應該要帶入周小台的價格,但券商帶入的數字是加權指數的價格,導致他們軟體顯示的價平履約價是不對的,Delta的數字也是錯誤的。
如果你想看到正確的T字報價表,而且希望有個可以用手機就能看選擇權資訊的工具,請參考這篇文章:OP凱文的line選擇權看盤工具
補充:深價外
Line選擇權討論群組裡面有成員提問怎樣才算深價外,我覺得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因為並沒有教科書或什麼規則上面寫深價外的定義(頂多就是一個通則),例如有些人覺得180cm算高,有些人則覺得200cm才算高,深價外對於某些人而言可能要價格的+-10%以外才算深價外,至於對我來說,5檔以外的履約價我就覺得算深價外了,因為一般情況下5檔以外的履約價去做買方不太容易獲利,隨隨便便把錢拿去買在這些履約價位置就好像把錢丟進深水溝裡。
延伸閱讀
我們推出了一個使用Ai打造的台股資料line@
方便各位可以快速查詢上市櫃股票的財務數據分析報告
免費工具,歡迎點擊下方圖片加入
推薦閱讀文章
期貨選擇權新手教學影片
有很多人會私訊問我期貨、選擇權的盤後資料應該如何分析,所以我想說乾脆就錄成一部教學影片吧!若是有興趣,可以點擊下方圖片前往填寫你的Email,我會把一部40分鐘的籌碼分析教學影片寄到你的信箱
如果你想要找到一個line群跟大家一起討論期貨選擇權,我也把加入的連結放在信件中了,歡迎你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