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NVIDIA)與聯發科合作,雙方在這波硬體+軟體結合上顯得雄心勃勃,從 ASIC 到 IP,再從 NVLink 擴充到車規 AEC,看起來幾乎要把整個高階晶片市場攬入囊中。
業界解讀,輝達老早就想跨足 ASIC,卻苦於「大品牌包袱」,於是看中聯發科既有的靈活模式,好讓自己加速切入客製化晶片領域。畢竟自家 GPU 雖厲害,許多雲端服務供應商(CSP)還想要「更個人化」的 ASIC。
法人則說,若更多 CSP 想做自己的 ASIC,而且又看上輝達-聯發科這一組 IP 組合,不只是買 IP,順便買輝達的 Switch、NVLink 之類的方案,一條龍包下來皆大歡喜,也就打出了一個「雙贏」。
若加上聯發科背後龐大的先進封裝與先進製程資源(包括強大的 Cell Library,以及對 HBM4E 記憶體整合的功力),這對想打造客製化晶片的各家業者來說頗具吸引力。
聯發科方面,這次在輝達 GTC 大會也秀出「Premium ASIC 設計服務」,表示 SerDes 技術是他們的核心優勢,可應用於各種高速 I/O、封裝整合等等。像 112Gb/s DSP-based PAM-4 接收器就用 4 奈米 FinFET 製程打造,能處理超過 52dB 的損耗補償,等於在訊號穿越更長距離、衰減更嚴重的環境時,依然能堅強發揮,現在連 224G SerDes 也做出來了。
法人指出,Google TPU 第七代雖遲到一些,仍預計明年三季度量產,使用 3 奈米有望帶給聯發科 20 億美元以上營收貢獻。再往後的第八代 TPU,更要採用台積電 2 奈米,引領先進製程繼續狂飆。
輝達和聯發科此次整合 IP 與 ASIC 的策略,看起來不只為了滿足那些「超大咖」CSP的客製需求,還可能吸納中小企業 AI 需求。一邊是輝達想擴大 ASIC 市場,另一邊是聯發科以「GB10晶片」「Arm CPU」之類新方案伺候。
只要客戶想要加速運算或客製化 AI,都可能找上這對「硬+軟」合體的 CP 組合。畢竟在現在這個 AI 場上,誰能擁有更多彈性、更多 IP、更多先進製程,就意味掌控更多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