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討論關稅,而身為理財小白的你可能會想問:關稅到底是什麼?
我們這樣想像,美國原本一台國產車賣1000000元,賣得好好的
突然,中國車來了,定價750000元,你猜會怎麼樣?消費者自然會有很多人跑去買中國車,美國車廠就麻煩了。
於是政府為保護自家車商,給中國車加上一道100%的稅,讓它的價格飆到1500000元,原本便宜的中國車瞬間變貴,美國消費者又會回頭去買美國車。
但這麼一來,中國不爽也會反擊去課美國貨的稅,導致雙邊硬碰硬,價格飛天、競爭力飛下海,整個效率與創新都打折扣。
這種關稅大戰可能帶來更大陰影:經濟衰退風險上升。
畢竟,通膨走高、消費疲弱、企業投資信心下滑,都可能慢慢讓整個市場失去活力。
所以現在華爾街也開始在評估未來12個月內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假如真的衰退,所有人的消費、投資、就業全都會受到影響。
再來,還有一個影響是過去我們沒經歷過的,就是AI。
注意,我不是說AI不好,我很支持AI發展,但目前可以明確地感受到AI正在大量取代我們的工作。
過往經濟衰退後會有一段陣痛期,人們可能失業找不到工作,但撐過衰退期後,仍然會迎來復甦,人們又重新開始有工作可做。
但這次假如發生失業潮,企業在Fire掉員工之後,可以大量引進AI,以低廉的成本取代原本昂貴的人力。接下來經濟可能恢復,有些人開始回來工作,但有些人可能會發現:嗯?我的位置上怎麼坐個機器人?
我相信AI發展會帶來新的工作,這對年輕的勞工來說影響不至於太大,但對於年長的勞工呢?我不知道。
好吧,不知道的問題就不鑽牛角尖了,我們來想想,假如經濟開始衰退,該如何做好財務防禦。
- 更新LinkedIn、履歷備好,讓自己處於可隨時跳槽狀態。
- 儲蓄要留足,日常開支也縮減不必要的消費。
- 信用卡債跟衝動投資是兩大財務黑洞。
關稅影響價格和競爭力,還可能推動經濟走下坡,這些風險加在一起,就得逼我們需要更慎重地規劃財務。
在還不確定會不會真的衰退之前,要先保護自己,工作多想一點退路、現金留充足,投資要分散。
等真的出現風暴,也不至於被捲進漩渦裡。不論國家之間關稅打得多激烈,最終要買單的是依舊是我們每個人的錢包。準備得越周全,越能熬過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