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今天聊聊選擇權的下單介面,講個大概就好,細節還請各位去問自己的營業員
基本上呢,不論是電腦版或APP
選擇權的報價會是左邊CALL,右邊PUT
然後會有權利金的買價、賣價、成交價的報價
買方想成交的話要看賣價報價是多少
反之,賣方想成交則是看買價報價是多少
這裡要注意,不要只關注在成交價上面
因為很多新手會只看成交價然後丟市價單
結果成交在一個出乎自己意料的價格
請養成習慣,看買價與賣價
中間一排則是履約價
雖然履約價也有個”價”
但我是覺得各位如果把履約價都做”商品”的概念來理解會比較好
例如22500這個履約價的CALL,跟22550這個履約價的CALL
雖然兩個都是CALL,但你如果買前者,賣後者
這樣不會是平倉,而是多出一個賣方部位
除了價格,另外也會看到成交量
但我是覺得與其用成交量來判斷流動性好不好
不如用買價與賣價的報價來看判斷流動性吧
例如最近週五選上架,各位可以觀察看看週五選的報價
除了以上所說,還會有一些其他資訊
比較重要的資訊大概會是Delta
但這個也很促咪,有些券商的APP會提供這個資訊,有些的APP則沒有
不過電腦版是一定會有,而且也可以看到其他希臘字母的數值
整體而言是電腦版的資訊較多,APP則要看各家券商,不一定
雖然說系統會預設打開是最近到期的合約
不過還是檢查一下,避免看錯合約
APP另外有一點要注意
到了夜盤時段,你要看後面帶有全或PM這種字眼的合約
不然我已經收過太多次私訊
問說為什麼手機報價跟電腦報價不一樣
或是為什麼手機報價完全沒跳動,是不是休市或系統故障
好,上面講完T字報價的部分,再來講下單
其實跟股票還有期貨的下單差不多啦
只是股票跟期貨,大家會比較好懂,因為就單純買進或賣出嘛
在方向上的概念也就是多與空
可是選擇權會因為你是買權還是賣權的關係而在方向上的概念有所不同
不過我這裡應該是不用再重新介紹一次這些概念了
畢竟之前有向各位解釋買方賣方、買權賣權
所以下面我就隨便舉個例子
你的下單介面上應該會看到這些資訊
商品:台指 單式(複式)
月份:202507W2
履約價:22500
買賣權:CALL(PUT)
買賣:買進(賣出)
倉別:自動(新倉、平倉)
ROD、IOC、FOK
口數:1
價格:260
限價、範圍市價、市價
因此,下單前檢查一下你要下的商品對不對?
是單一部位,還是像垂直價差那樣的複式部位?
你要做買方還是賣方?
你要用限價的方式掛單等待,還是用範圍市價的方式趕快成交?
如果用限價,會搭配ROD
用範圍市價則通常是會搭配IOC
我猜會有人問為什麼只講限價與範圍市價,怎麼不提市價?
嗯…我比較皮一點,留給你去思考吧
檢查好口數與價格,確認OK就送出下單吧!
下單後可以去檢查委託回報或是成交回報的頁面
確認你剛剛送出的單子目前的狀態
其他那些什麼未平倉查詢啦、權益查詢啦、損益查詢你通通都可以去按按看
反正只有下單跟出金才真的會對你有實質影響
其他頁面你按來按去應該都不至於爆炸,就多摸多研究吧
假如你會擔心怕點錯,那就呼喚你的營業員吧
他們會很樂意協助你瞭解如何下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