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兆美元,這是今年到期的美國國債金額。數字一拋出,華爾街瞬間集體皺眉,因為意味著美國得在升息環境裡重新舉債、再融資,還要說服全球債主繼續買單。
偏偏市場又冒出一個傳聞:華府考慮「硬換券」,逼外國持有人把手上的美債兌成 100 年期零息長債。
簡單講,就是先別跟林北要利息,等下個世紀再還你本金。消息一炸,10 年期美債殖利率直接衝到 4.5%,單週漲幅追平 911 之後的紀錄。
公債原本是最穩的避風港,如今卻讓投資人心裡發寒。一位在台灣服務大型家族辦公室的資深主管說,最近企業老闆排隊要聽風險簡報,醫師、律師組成的高收入群組也狂敲專家進群講行情。
有的人嚇到清光股票改抱美債,有的人反手把美債全賣掉、改衝股票——同一份新聞,兩種極端操作,可見恐慌指數不只是上了頭,還外帶分歧症。
經濟面更寫實。法人估算,川普關稅連環拳將拖累美國 GDP 約 1.1 個百分點,今年增長率恐怕只剩 1.8%。台灣也難獨善其身,GDP 預估自 2% 以上直接被踢回 1.6% 左右。
全球資本市場正上演一場耐心比賽。一邊是美國試圖把短期債務換成百年長跑,另一邊是投資人在想要不要繼續當美債的接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