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損益表是用來判斷公司是否賺錢的報表,也是最重要的報表。在報表中我們可以看到表頭、內容,與簽章。我還記得大學會計課,教授有特別強調過,拿到報表要先檢查的就是表頭,確認名稱與時間,不要分析完了才發現看錯公司或拿到舊資料。內容會由各個損益項目依照順序表達公司的業內損益,業外損益以及每股盈餘。完整的財務報表會有公司負責人(董事長)、經理人以及會計主管簽章,缺一不可。以下我們用台積電的損益表來做為範例。
如果你是股市新手,建議可以先看這篇文章:股票初學者的入門大全
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或稱為營業額、營收,營業收入是公司本業的收入,也是公司獲利的主要來源,公司營業收入高,公司獲利機會就大。
營收創新高所代表的涵義
營收創新高表示公司營業收入淨額已達歷年來的最高點。上市櫃公司每月十日前公布上個月的營收,如果公司公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這通常會激勵公司股價上漲。這是因為公司營收增加不僅代表業務成長勢頭強勁,也意味著公司獲利表現可能比預期更好。
營業成本
也稱為銷貨成本,或是產品成本。
營業成本是指企業用於生產商品的原料成本支出,也就是所謂的「直接成本」,包括商品成本和勞務成本。對於零售商而言,營業成本是指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以及運費成本的總和;對於製造商而言,營業成本包括原料、人工和製造費用等成本的總和。簡單來說,營業成本就是企業用來生產和銷售商品所需支出的費用。
營業成本的項目
營業成本包含以下幾個項目:
- 直接人工:生產線人員的薪資、加班費及獎金
- 直接原料:生產貨物的原料成本
- 製造費用:水電費、廠房租金、機器設備的維護費用
- 運費成本:運送原料、商品所需要的運費支出
- 版稅:知識產權、技術或專利
- 關稅:進出口貨物時所需支付的稅金
當企業的營業成本較低時,這代表它在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能力較好,而且其產品具有較高的競爭力。這是因為低營業成本意味著企業能夠以更具競爭力的價格銷售其產品,同時也有更多的資源和機會進行研發和市場推廣,以提高其產品的品質和知名度。
營業毛利
用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就會得到營業毛利。
營業毛利,又稱銷貨毛利,是指企業在正常營運過程中,營業收入淨額減去營業成本所得到的淨利。簡單來說,營業毛利就是企業售出商品所得到的利潤。
高毛利意味著企業能夠以較高的價格售出其產品,同時也代表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能力較好。這不僅能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還能增強其抗風險的能力,使企業更具競爭力。
毛利率
營業毛利除以營業收入會得到毛利率。高毛利率的公司通常是產業龍頭或是有自己的利基。從毛利率的變化也可以觀察公司獲利的變化趨勢,例如毛利率下降,代表公司所處產業價格競爭激烈,或是公司的產品沒有競爭力,需要降價求售。
營業費用
營業費用就是一般所提的管銷研,就是指營業費用裡的管理費用、行銷費用,以及研發費用,指的是企業在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過程中所負擔之費用,亦稱為「間接成本」。
「研發支出」和「研發成果」是相互促進的正向循環。通過投入「研發支出」,企業可以提升技術水平,進而提高產品的毛利率和總體獲利能力。這樣的獲利增長可以再投入到技術創新和研發成果中,形成良性循環。因此,研發費用是企業創造營收的主要動力之一。大部分企業都會將銷售收入的一部分用於研發預算,以維持競爭力。這也成為投資人判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管理費用
包含員工薪資、呆帳損失、折舊費用、保險費、租金、稅捐、辦公用品…等。
行銷費用
包含廣告宣傳費、交際費、銷售員薪資、銷售產品時的旅費、交通費、市場調查費、人員訓練費…等。
研究發展費用
包含為了研究目的而購買的材料、儀器、設備,或是研發人員的薪水,或是委託他人從事研究發展的成本等。
依據產業創新條例,研發費用可抵減稅金。
營業淨利(營業利益)
營業淨利(或稱營業利益)是指營業毛利扣除營業費用後的淨額,若為正數即為營業淨利,數字愈高代表公司在經營本業上的盈餘愈多;若營業毛利扣除營業費用後為負數,則屬於營業損失或稱營業淨損,意味著企業在經營本業上虧損。
從營業淨利觀察本業賺錢能力
透過營業淨利(淨損)我們觀察到公司在本業上是否賺錢。通常來說,公司本業能夠賺錢有兩個原因:一是本業產品具有高毛利率,二是能夠節省本業費用。營業利益除以營業收入是營業利益率。
營業毛利高,營業淨利也高
這代表公司的競爭力高,營業費用也控制得當。
營業毛利佳,但出現營業淨損
雖然競爭力高,但營業費用控制不當,需要檢討管理、銷售、研發的費用支出是否合理?
營業毛利不佳,營業淨利高
沒有競爭力,依靠的是節省支出所換取的營業淨利,這長遠來看並非好事,台灣很多公司都有這樣的問題。
節省研發費用,未來難以推出新產品或新服務;節省員工薪資,難以留住好人才。
營業毛利不佳,同時出現營業淨損
這間公司已經非常危險,對投資人來說已經是非常嚴重的警訊。
營業外收入及支出
營業外收入與支出,顧名思義就是與本業無關的收入與支出,例如投資收益(投資損失)、利息收入(利息費用)或是處分資產收入(處分資產損失)。
企業經營其他收入也被稱為營業外收入,通常是指副業所產生的收益。相對地,企業在法定營業項目以外的活動所產生的支出,也被稱為營業外支出,通常是指副業所產生的支出。營業外收入若大於營業外支出,代表企業的副業有賺錢,反之亦然。要注意,如果企業的主要獲利往往都是來自於業外而非業內,這長遠來看並非好事。
稅前淨利
稅前淨利是指營業淨利加上營業外收入扣除營業外支出的淨額,如果得出的數字為正數,則稱為淨利或稅前利益,如果是負數,則稱為淨損或稅前損失。由於尚未計算稅收,因此稱為「稅前」。
稅前淨利包括經營本業和非本業的損益,其好壞可以視為企業生產、行銷、管理和財務等業務活動經營績效的指標。
所得稅費用
中華民國萬萬稅,賺錢要繳所得稅給國家。
所得稅費用是指公司在當年度所支付的各種稅務費用,例如營利事業所得稅、房屋稅、地價稅等。
本期淨利
把收入扣掉支出,再扣掉稅,就是純粹的獲利(真正賺進口袋的錢)。
本期(年度)淨利,又稱為稅後損益,是指企業在會計期間內營運活動的總損益,即所有收入扣除所有費用所得出的數字。若為正數,則稱為稅後淨利;若為負數,則稱為稅後淨損。將淨利除以營業收入稱為淨利率。
每股盈餘(EPS)
本期淨利除以發行股數會得到每股盈餘。EPS的全名是Earnings Per Share,Share是股權的意思,EPS可以看出每股所能賺到的錢,也是所有股東最關心的事情。如果是負的,表示公司是虧損的狀態。
損益表的底部列出每股盈餘,這是計算本期每股普通股的賺錢能力。每股盈餘是上市櫃公司股東最關心的部分之一,因為每股盈餘愈高,表示股東能賺到的錢愈多。相反地,如果每股盈餘是負數,代表公司處於虧損狀態,股東的投資報酬率也是負數。
每股盈餘分為稅前及稅後兩種。稅前每股盈餘是排除所得稅的影響數,表示每股稅前獲利能力。稅後每股盈餘是代表每股真正的獲利能力,也就是每股可被分配的盈餘金額。
稀釋每股盈餘
稀釋每股盈餘是除了一般股票外,也考慮稀釋股(認股權證、票面利息低於基準放款利率1/3的可轉換公司債、可轉換特別股)對每股盈餘之影響,因為一般每股盈餘的計算方式僅考慮到在外流通普通股股數,但是當股價高於一定程度時,以上所提的金融商品也可以轉換為股票,會稀釋每一股的獲利,所以稱為稀釋股。
台股券商整理表格
總結
綜合損益表的排序其實很簡單易懂,就像是一層一層的關卡: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毛利
營業毛利 – 營業費用 = 營業淨利
以上是跟本業相關的部分
再來就是補上業外的部分
營業淨利 + 業外收支 = 稅前淨利
稅前淨利 – 所得稅 = 本期淨利
然後再用本期淨利去除以股數,就可以看出一股賺了多少錢(EPS)。
延伸閱讀
我們推出了一個使用Ai打造的台股資料line@
方便各位可以快速查詢上市櫃股票的財務數據分析報告
免費工具,歡迎點擊下方圖片加入
推薦閱讀文章
免費選股工具分享
我錄製了一部25分鐘的影片,想要與你分享如何利用網路上的免費工具篩選出好公司,如果你是存股族或是偏好長期投資、喜歡殖利率不錯的公司,都可以利用這樣的方法快速找到好股票。
點擊下方圖片前往填寫你的Email,我會馬上把影片寄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