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市瘋狂時期,人人都是幣神;但當熊市來臨、幣價暴跌,撐下來的,往往是有「穩定幣避險」意識的投資人。你可能聽過「不要 All in 幣」、「留點現金子彈」,但到底該怎麼做才算是有效的避險策略?本篇文章就要來完整解析:穩定幣如何幫助你分散風險、穩住資產、等待下一次行情機會。
什麼是穩定幣?為什麼它是幣圈的保命錢?
穩定幣(Stablecoin)是一種與法幣(如美元、歐元)掛鉤的加密貨幣,其價格大致穩定,例如 USDT、USDC、DAI 等。
📌 為什麼它被稱為幣圈的「保命錢」?
- 價格穩定,不像 BTC/ETH 有大波動
- 可保留資金不受市場價格下跌影響
- 可用於等待時機、低點進場、參與 DeFi 等
穩定幣不是用來暴賺,而是用來「不賠光」。
穩定幣避險的三大用途
1. 分批停利,轉回穩定幣鎖住獲利
漲多了不賣很容易回吐獲利。建議採「分批減碼」策略:
- 每漲一段(如+50%、+100%),就將部分部位轉為 USDT/USDC
- 積累穩定幣當現金流,待之後再投資或轉入定存平台
這不是看空市場,而是幫你建立「不還原」的能力。
2. 留下資金彈性,伺機加碼低點
當市場下跌時,有穩定幣就能:
- 隨時買進超跌幣種
- 建立新的低點成本部位
- 不用急著砍倉、也不會錯過行情
沒有穩定幣的帳戶,就像沒有子彈的戰士。
3. 透過 DeFi 平台賺穩定利息
穩定幣可以存進去中心化平台(如 Aave、Compound、Curve)獲得利息:
- 利率大多在 2%~10% 間,視市場與平台而定
- 部分平台提供自動複利功能,長期收益可觀
- 注意平台安全性與協議風險,不要貪高息
用穩定幣賺息,不只是停在那,更是「讓保命錢也能工作」。
避險不只是轉穩定幣,還需要策略
✅ 停利比例該怎麼抓?
參考原始資金量或帳戶總報酬率,設立停利級距:
- 盈利達 50%:轉出 20% 成穩定幣
- 盈利達 100%:再轉出 30%
- 每達新高:再轉 10% 鎖利
保持策略性停利,而非情緒化操作。
✅ 穩定幣該放在哪裡?
- 熱錢包(如 MetaMask):方便,但風險高
- 冷錢包(如 Ledger):安全,但不便交易
- CeFi 平台(如 Binance Earn):利息高、但需信任平台
- DeFi 協議:風險分散+收益策略多元
你可以依需求配置 2~3 種不同存放方式,降低單點風險。
✅ 多元穩定幣組合更安全?
不要只壓一種穩定幣!可分配如下:
- 50% USDT(市場最常用,但歷史爭議多)
- 30% USDC(監管透明,但曾遇脫鉤)
- 20% DAI(去中心化,靠智能合約抵押)
這樣做就像你同時買美元現金+台幣活存+黃金存摺,降低系統性風險。
常見錯誤的避險迷思
❌ 錢轉成穩定幣就不會虧?
穩定幣≠完全無風險!你仍要注意:
- 錢包或平台被駭
- 協議風險(被清算或詐騙)
- 穩定幣脫鉤事件
避險≠存錢不動,要搭配「風險控管+資產分散」。
❌ 全部轉穩定幣就是最安全?
這樣做會喪失市場上漲的機會,資產反而難以成長。 建議保留一定比例主流幣,並設好再進場機制。
避險不是為了怕,而是為了活得久
如果你希望在幣圈活得久,穩定幣避險就是你的基本生存術。
沒漲的時候,它能讓你睡得著;漲起來的時候,它讓你有錢可以買。
做好穩定幣配置,等於幫你的投資組合裝上保險氣囊,跌時不會爆,漲時能衝。這不是退縮,而是長期勝出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