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動盪時,部分對沖基金或大型投資機構會像禿鷹般鎖定獵物:當國家、企業或資產價格低迷,他們大舉買進;待局勢回穩再高價脫手,賺取驚人差價。這種做法被稱為「禿鷹式操作」。
最近,央行總裁楊金龍點名:台灣外匯市場的異常波動,疑似有「禿鷹」資金推波助瀾——大量外資湧入卻沒真正投向股市,而是押注匯差。如果放任不管,匯率劇烈起伏可能衝擊出口商、進口商和整體金融穩定。
歷史上,禿鷹突襲並非首次:
1992 年,英國扛不住對沖基金狙擊,被迫退出歐洲匯率機制
1998 年,香港遭遇類似攻擊,政府親自入市、緊急調整規則才穩住港幣。
一旦匯市成了投機目標,短時間就可能出現劇烈震盪。對依賴穩定匯率的出口型經濟體來說,這是不可掉以輕心的挑戰,監管單位得警戒,企業和投資人更需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