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Ethereum)是一個開源且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平台,2015 年由 Vitalik Buterin 正式上線。如果說比特幣是「數位黃金」,那麼以太坊更像「世界電腦」,任何人在這台共享電腦上部署程式,程式便以不可竄改、公開透明的方式永續運行。
以太坊最核心的創新在於它能夠運行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 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它使用自己的原生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縮寫為 ETH),作為整個網路的「燃料」(Gas),用於支付交易費用和執行智能合約所需的計算服務。
2022 年的「合併」(The Merge)升級,讓以太坊自工作量證明(PoW)轉向更節能的權益證明(PoS),能源消耗大幅下降,同時引入質押機制強化網路安全。
以太坊的核心特色有以下3點:
1.去中心化驗證:全球節點共同維護帳本,任何單一主體都無法任意竄改資料。
2.以太坊虛擬機(EVM):圖靈完備的運行環境,可執行各式智能合約並保證結果一致性。
3.持續升級:透過硬分岔與路線圖(上海、坎昆等升級)改善擴充性與安全性,朝更高交易量與更低手續費邁進。
智能合約是儲存在區塊鏈上的程式碼,當預設條件被滿足即自動執行,無需第三方介入。它把「合約」從紙本或中心化伺服器搬上鏈,帶來零信任、全透明、不可篡改的新協作模式,成為去中心化應用(DApp)的基石。
–
大家可能會想問,智能合約能應用在哪些地方呢?
可以應用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DEX 讓用戶以錢包直接兌換資產,借貸協議透過超額抵押快速撮合需求,穩定幣與收益耕作則把利息分配過程完全自動化。
之前炒得很熱門的話題,NFT,也是相關的應用。ERC-721 標準為數位藝術、遊戲道具、虛擬土地建立唯一性與所有權,並可自由轉移。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規章寫進合約,代幣持有人即時投票決策,組織治理無須董事會或執行長。
元宇宙與鏈遊,道具、角色屬於玩家而非伺服器,跨遊戲與平台的經濟活動由智能合約維繫。現在一堆人都在玩楓之谷XD
鏈上憑證結合零知識證明,打造防盜用的數位身份與公開可驗投票系統。
–
雖然說智能合約的零信任、自動化特性能大幅降低中介成本並促成全新商業模式,可是呢…以太坊仍然面臨許多挑戰,例如擴充性(TPS 限制)、使用者體驗(Gas 費與私鑰管理)與法規適用等課題。第二層擴容(Rollup)、帳戶抽象與模組化監管框架是大家正在努力的方向。
也許隨著這些基礎建設漸趨成熟,智能合約有望在金融、娛樂、供應鏈,甚至是公共治理領域持續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