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電 (1513) 這家公司在台灣「重電設備」圈子裡,不折不扣是個老大哥,從 1962 年就開始摸電機電工。乍看好像很「老派」,結果近年積極搞氫能、搞太陽能、搞風力發電,你說它是不是一直在時代大潮裡翻跟斗?不僅如此,現在還準備替台電背書、擴產能抓訂單,彷彿要用「四面八方」的方式告訴你:「我可是電力市場的多面手,想搶誰的訂單都搶得了。」
1. 台電工程加持:快走起!
中興電和台電維持「背靠背」的合作,台電多項能源開發計畫總預算上千億,對於長年搞重電的廠商簡直是搖錢樹。之前有人擔心工程一直被缺工、慢工耽誤,下半年政府開放外籍技工執照,再加上中興電也開始「搶人」,工程腳步自然加快,業績跟著噌噌噌。有報導說他們手上的訂單能見度竟然可以到 2030 年?真是讓別家同行暗暗流口水啊。
2. 氫能、海外 GIS:往「綠電+出海」邁進
氫能風頭正盛,中興電也想抓住趨勢,和台灣幾大客運公司合作推出氫能巴士,預計 2025 年就可損益平衡。雖然聽起來好像還要一陣子,但考慮到未來「零排放」規定只會越來越嚴,加上趁早卡位最好。不僅如此,他們家的 GIS(氣體絕緣開關設備)也要出口日本、美國,要在 3~5 年內讓海外營收達到兩位數百分比。可見他們也不是只會在台灣守城,還想潛進國際市場喝湯。
3. 在手訂單 393 億,能見度到 2030 年
在投資人最關心「後面能不能繼續賺」的問題上,中興電通常的回答是:「放輕鬆,我有 393 億元訂單等著做呢。」而且其中電力事業 3 月就再成交 35 億元,全年新訂單目標是 200 億,看看是不是很有底氣?想必接下來幾年,施工現場馬不停蹄,營收自然水漲船高——只要工程別被官僚程序卡住,或施工時不再遭遇工人荒,那就好事成雙。
4. 產能擴張:嘉義廠改、林口廠增建
想完成那堆訂單,場地、產能都要跟得上。據說他們嘉義廠改建完成,林口倉庫也在增建,桃園龜山再弄個新廠出來,說是產能今年再爬升 20%。等新廠通通上線,預計可以把存貨區、重電生產區分得更細,效率自然更好。到時候真把那些台電、海外單都一次「搞定」,營收成長大概會很有看頭。
5.「氫能巴士」、「GIS拓海」是未來重點
有人笑說中興電的氫能巴士能不能火起來還要看台灣政府對「節能減碳」的決心如何,但至少市場都在朝電動、氫動力邁進,他們跟著往下扎根也無可厚非。至於海外 GIS 設備,說不定哪天在歐美市場也能闖出個「全世界都認識的台灣大廠」名號。看起來是一條腳跟卡好市佔的道路。
小結
整體來看,中興電雖然歷史悠久,但在技術與市場佈局上並不老氣橫秋,反而顯示出「本土重電龍頭」該有的勁頭。也許傳統印象中它比較「國營老態」味道,不過近年從台電工程到氫能、到海外 GIS,業績的火力都在提高,訂單看似掉不完。想必股價走勢能不能繼續看俏,要看施工進度、海外市場能否開花。但至少從公司動作來看,是實實在在的擴張,或許還有更多空間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