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是選擇權支撐壓力表,它是一個可以幫助新手快速找到目前市場上,大家認定的支撐與壓力在哪裡的工具
它會秀出每天買權與賣權各個履約價留倉的量,透過留倉量的多寡與變化,我們便能夠知道,市場上的大家認為現在指數不容易漲破哪裡、跌破哪裡
選擇權支撐壓力表:要站在賣方角度思考
在看支撐壓力表的時候,我們要站在賣方的角度去思考,而非買方。主要原因在於兩者權利義務不對等,買方留倉最多只會虧損付出去的權利金,損失是有限的,因此買方留倉不需要去擔心發生未知的風險
而賣方留倉,則是需要繳交保證金,除此之外,每看錯一點就要多賠一點,因此賣方若沒有充足的信心,是不會留倉在該履約價的
所以我們如果看到買權未平倉量聚集在某個履約價,轉成白話來說:市場上的大家”不認為會漲破某個履約價”
看變化量最大的履約價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人會看未平倉量最大的位置當作支撐與壓力,但我比較關注的是未平倉量變化最大的位置,原因在於行情每日都會變動,而市場上的賣方也會隨著指數的漲跌去調整他的部位。因此看變化量最大的地方會比較貼近目前的情況
並非碰到支撐就不會跌破,碰到壓力就不會漲破
新手會有一個迷思,認為指數就是會很安穩地在這兩個履約價之間遊走,其實大部分的情況下,是這樣沒錯。但偶爾還是會遇到指數衝出支撐壓力區的時候,通常這種情況會發生在波動變大或者法人做買方的時候。
所以大家對於支撐壓力表要有正確的認知,雖然有很高的機率,指數在這區間內遊走,但如果漲破或跌破,就應該要做相對應的處理(停損、部位調整、順勢做多or空…等)
圖解支撐壓力表
A:變化量最大的位置
B:履約價
C:累積最大量的履約價
很多書籍會說累積最大量(C)是支撐與壓力的位置,但我認為累積最大量比較不貼近目前的情況,要看變化最大量(A)才比較貼近目前的情況,所以16500(B1)對我來說是才是支撐,17100(B2)才是壓力
很多網站或券商都會提供支撐壓力表的資訊,但玩股網是我看過UI設計最舒服的網站,它很貼心的幫你把變化量最大的地方用虛線框框標記,而累積量最大的地方則是用深色的柱狀體作為標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玩股網查看:玩股網支撐壓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