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下跌」是股票市場中一種常見但特殊的現象。許多投資人在看到股價持續下跌時,可能會感到疑惑:為什麼股價持續下跌,成交量越來越少?本文將從無量下跌的定義、發生原因、對市場的影響與應對策略,深入探討這個話題。
什麼是無量下跌?
無量下跌指的是股票或期貨價格下跌時,成交量卻非常低迷甚至接近零的現象。簡單來說,就像某個商品一直降價,但市場上幾乎沒人願意買入,也沒多少人願意賣出(或是想賣卻賣不掉),交易量稀少,但價格卻不斷往下跌。
無量下跌的原因
無量下跌通常出現在市場交易不活躍、多空雙方處於僵持的狀態下,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買盤極度缺乏 (Lack of Buyers)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市場上的潛在買家完全沒有意願在目前的價位或更低的價位接手。他們可能認為價格還會更低,或者對該資產的前景非常悲觀,導致需求消失。
即使有少量賣單掛出,也沒有足夠的買單來承接,導致價格只能不斷下探以尋找可能的買家。
賣方惜售或賣不掉 (Seller Reluctance / Inability to Sell)
惜售: 部分持有者可能認為價格已經跌得太低,不願意在這種低價位賣出,選擇繼續持有等待反彈。這會減少市場上的賣單供給。
賣不掉: 在極端情況下(例如 跌停鎖死),想賣的人非常多,但因為價格已經達到跌幅下限,且完全沒有買家願意在跌停價買入,導致掛出的賣單無法成交,成交量因此趨近於零。雖然想賣的「潛在」壓力很大,但實際「成交」量極低。
市場極度悲觀或不確定性高 (Extreme Pessimism / Uncertainty)
當市場對某支股票或整體經濟前景感到極度悲觀時,投資者會傾向觀望,買方縮手,賣方可能也被套牢或不願認賠殺出,導致交易停滯,價格下跌。
當市場極度悲觀時,金管會就有可能會祭出限空令。
「無量下跌」通常代表的訊號
- 極度看空訊號: 表明市場對該資產的信心非常薄弱,缺乏任何承接的力道。
- 下跌趨勢可能持續: 因為沒有買盤支撐,價格很容易在外盤壓力(即使不大)下繼續走低,直到出現足以吸引買方的價格或利多消息。
- 流動性風險: 持有者可能面臨想賣卻賣不掉的困境,流動性很差。
歷史上無量下跌的重大事件:郭婉容事件
民國77年(1988)9月24日,股市收盤後,當時財政部長郭婉容宣佈,隔年民國78年元旦起,將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造成股市大幅震盪。
隔周周一,台股全面跌停,當時的漲跌停限制幅度是5%。
5天後,證交所宣布將跌幅減半。由於跌幅被限制為2.5%,這可能使得原本該跌的幅度被拉長時間,結果導致無量下跌持續了19天。
最終,郭婉容前部長在人民的抗議聲浪中辭職下台。
24年後,郭婉容的女兒劉憶如,在2012年2月由經建會主委一職轉任財政部長,繼母親郭婉容後,成為台灣史上第二位的女性財政部長。
劉憶如在前總統馬英九的支持下,推出新版證所稅方案,結果在短短兩個月,台股下跌使整體市值減少2兆多元,創40個月來新低。
同年5月,劉憶如因證所稅而請辭。
無量下跌對市場的影響
無量下跌往往伴隨以下影響:
- 市場不確定性增加:交易量不足使價格訊號模糊,未來走勢更加難以預測。
- 恐慌情緒加劇:投資者因市場冷清可能加深恐慌,導致更多人選擇暫時退出市場。
- 波動性升高:低交易量可能讓少量資金即可影響市場價格,股價波動變得劇烈。2025/4,台指選擇權的波動率比加密貨幣的波動率還高。
對短期交易者而言,無量下跌意味著市場缺乏明確趨勢,操作難度提高;而對長期投資者來說,則是耐心和策略的一種考驗。
如何應對無量下跌?
在面對無量下跌時,投資人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1. 保持冷靜
避免情緒化交易,在市場恐慌時保持理性。
2. 深入分析原因
分析股價下跌背後的原因,判斷市場是短期情緒影響,還是存在基本面惡化的重大利空消息。
3. 設定止損點
明確設定可承受的損失範圍,防止市場繼續下跌時造成過大損失。
4. 觀望機會
市場低迷階段可能醞釀長期投資機會,若基本面良好,股價跌至合理甚至低估區域,可以伺機逐步買入。
無量下跌 vs 放量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無量下跌」與「放量下跌」代表的市場意涵不同:
- 放量下跌通常表示大量投資人恐慌殺出,有明顯的換手現象,雖然負面,但至少有交易量支撐。
- 無量下跌則意味著市場已經陷入交易冷清的狀態,買氣極度匱乏,後續價格往往還有繼續下探的風險。
總體而言,無量下跌往往比放量下跌更加負面,特別是在非跌停鎖死的情況下,更顯示出市場需求的極度萎縮與信心的不足。
結語
無量下跌是一種市場信心不足且需求極度匱乏的特殊現象,反映出投資人普遍的觀望心態。面對這種情況,投資人需要保持理性與耐心,深入分析市場基本面變化,設定適當的止損並謹慎觀察,才能在市場波動中做出更為明智的決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