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加密貨幣交易在全球範圍內快速崛起,成為許多投資者和交易者關注的焦點。然而,在台灣,加密貨幣的法律和稅務規定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本文將探討台灣加密貨幣的稅務相關問題,包括法規、遺產課稅和監管。
加密貨幣法規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台灣的虛擬貨幣法規。台灣金融管理委員會在過去幾年內多次針對虛擬貨幣發布了相關的指導和規定。儘管台灣尚未建立明確的虛擬貨幣徵稅機制,但已將虛擬貨幣定義為「虛擬商品」,並要求相關虛擬貨幣業者落實KYC(了解您的客戶)強化實名制制度。這意味著虛擬貨幣交易所需要對用戶的身份進行確認,並與金融機構一樣,向政府報告有關交易的信息。此外,根據已有法規的解釋,虛擬貨幣的交易收益可能被認為是出售或交換財產和權利的所得,根據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7類納稅。
遺產課稅問題
另一個重要的稅務問題涉及遺產課稅。最近,台灣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發出函件給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加密貨幣交易所提供某位自然人的交易明細和餘額,以查詢遺產。這表明台灣政府開始關注加密貨幣遺產的課稅問題。
儘管目前台灣尚未建立明確的虛擬財產遺產稅的稅務機制,但政府的行動顯示了對這一問題的關注。在遺產課稅方面,台灣遵循屬人兼屬地的原則,無論遺產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獲得,都需要申報並納稅。因此,持有加密貨幣作為遺產來避稅的方式可能會面臨變化。
監管和個資保護
另一方面,加密貨幣交易所在台灣的監管也受到關注。金管會要求交易所落實KYC,並向政府報告用戶的交易信息。這些規定確保了虛擬貨幣交易的透明度和合法性,但也引發了個資保護的問題。根據《個人資料保護法》,公務機關有權蒐集和利用個人資料,因此政府機構可以合法調查加密貨幣用戶的信息。
加密貨幣需要繳稅嗎?
根據財政部的規定,台灣所得稅是「屬地主義」,只會針對境內(台灣、大陸地區)發生的所得課稅,如果是非經常性在境內買賣加密貨幣而產生所得,會被歸類於「財產交易所得」;反之,如果產生財產交易損失,則可列為特別扣除額。
雖然在實務上要進行還是有一定難度,但投資者應該遵守相關規定,確保合法納稅。如果您在台灣進行加密貨幣交易,建議諮詢專業稅務顧問以瞭解您的具體納稅義務和稅務規定。
加密貨幣如何報稅?
根據交易所屬於境內或境外,虛擬貨幣繳稅適用於境內所得或海外所得。 前者與綜合所得稅有關,後者涉及基本所得稅。
台灣的交易所有ACE、MAX、幣託、幣竟…等。海外的交易所有幣安、派網、OKX、Bybit、Bitget…等,所以要看你是在哪間交易所進行交易。
提現金額如果過大,可能會被課徵營業稅(例如超過八萬元),如果真的有大額提現,可考慮海外電匯方式,這樣會被歸類為海外所得,可以享有較多的扣除額。
加密貨幣賣家可能會被財政部列為查稅對象
如果平均每個月存入金額達240萬新台幣(平均一個月20萬元),且任意4個月份存轉匯入筆數達200筆,很容易會被列為查稅對象。
結語
台灣加密貨幣市場面臨著法律、稅務和監管方面的挑戰。投資者和交易者應該密切關注相關法律和稅務的變化,並確保遵守政府的規定,以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此外,持有加密貨幣作為遺產的人也應該關注遺產課稅的問題,因為政府開始關注這一領域。最後,個資保護問題也需要引起關注,以確保公務機關合法調查的範圍內。加密貨幣市場在台灣仍在不斷發展,相關法律和規定也可能會隨之調整,因此保持關注是非常重要的。